视界未来,艺科交融!北航举办“视界未来——动画与影像创新”学术论坛

日期:2025-11-10 点击:[]次

2025年11月8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主办的“视界未来——动画与影像创新”学术论坛在北航新主楼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亦是北京市科协“博物馆之城”示范项目“苍穹艺境・寰宇创想 —— 多学科融合的航空航天科技艺术科普示范工程”的重要落地组成部分,为项目“科技+艺术+传播”的科普体系实践提供了学术交流场景。论坛邀请了来自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美国加州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北航师生共同探讨新时代下的动画创新边界与未来趋势。

论坛伊始,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沈旭昆院长在开幕式致辞,表达了对与会嘉宾和院校师生代表的热烈欢迎,他强调论坛既是动画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也是学院依托多学科资源、推动科技艺术科普融合的重要举措。随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论坛进入主题报告阶段。

首先,是由创意艺术大学的Birgitta Hosea教授带来的《重构动态:艺术画廊中的扩展动画》,本分享关注纯艺术领域中动画的当代延展,考察艺术家如何让动画渗入多感官装置、混合现实与算法生成的创作中。这些实验性实践打破了传统叙事与静态展陈的框架,推动动画从“讲述故事的媒介”转化为一个汇聚运动、算法与感知的动态视觉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教授带来的《无尽的画:实时生成智能动画影像的探索》,介绍了自2023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Digilab实验室持续探索AI生成艺术的创新路径。在生成式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中,Digilab并不将AI视为“降本增效”的工具,而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创造潜能的协同媒介,关注在个性化、随机性与可控性之间的艺术平衡,并通过一系列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探索AI实时生成与交互创作的新可能。

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角色动画专业副主任Steve Brown教授带来的《妙不可言:迪士尼的视觉幽默》本次分享将深入阐释迪士尼“九大元老”中的重要成员、资深动画师弗兰克·托马斯与奥利·约翰斯顿——所提出的视觉喜剧创作原则,并探讨这些经典动画理论如何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创作实践中被延续与再生。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宣学军教授带来的《游戏化思维解锁新副本》,本次分享倡导以游戏化思维重新审视学习、创作与成长的过程,鼓励大家以轻松开放的心态投入探索,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迭代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创造力,以更从容的姿态迎接数智时代的挑战,在“成长”这场游戏中持续升级、不断前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王怡婧副教授带来的《民族志动画中的文化空间构建——口头文学展现为例》本次分享以视觉人类学原理、民族志田野调查方法及文化空间概念为根基,以彝族口头文学为案例,聚焦动画记录与呈现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即其口头传统)的路径与方式。

在下午的论坛中,著名导演许诚毅(代表作《捉妖记》、《捉妖记2》、《怪物史莱克3》等)带来的《动画创作的跨文化思维和实践》凭借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地的丰富创作经历,许诚毅导演分享了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理解与思考。他将这些经验凝练为对跨文化创作与交流的独特洞见,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深具启发性的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何威教授带来的《“六根”视域下的中国游戏艺术》本部分以《黑神话·悟空》中提及的佛家“六根器”概念为线索,简要梳理当下中国游戏艺术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探讨“游戏艺术”作为一种审美与文化形态的内涵与边界。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Hossein Najafi博士带来的《面向长篇动画制作的电影级经艺术家训练AI代理模型》Hossein Najafi博士提出以艺术家专属数据集为核心的AI协作模型,以应对AI影视制作中的角色一致性、影像控制、声音设计及后期等十大挑战。该模型通过可引导、可迭代的流程管线重现传统动画与特效制作机制,并在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共创中,重新定义AI的创作代理角色,推动动画迈向电影化的生成方法论。

光线动画美术总监莫衿(北航新媒体学院2005级本科、2009级硕士),带来了主题为《于笔墨与飞檐间寻路,我的动画美术风格本土化探索》,回顾了中国动画美术由模仿到本土探索的发展历程,结合从业经验,探讨传统美学与当代创作的融合路径。

最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於水教授带来的《从漫画-动画-游戏的脉络看叙事方式的演变》,提出了作为创作者,选择何种媒介进行表达,不仅关乎形式,更需要深入理解并发掘每种媒介所蕴含的叙事逻辑与表达方法。

在最后的师生问答环节中,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多位老师与同学就研究方法、学术路径与实践应用等问题踊跃提问,嘉宾们逐一耐心解答,并结合自身研究经验给予了细致的回应。报告中涉及的 AI 生成、互动创作、跨文化传播等内容,也与‘苍穹艺境・寰宇创想’项目中科技艺术化转化、科普场景创新的方向高度契合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观点在探讨中深化,学术的严谨与思想的活力在这一刻交织。

一系列讲座结束,论坛进入尾声,於水教授对今天所有到场的嘉宾致以最真挚的感谢,至此,本场学术盛会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为动画与影像创新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以实际行动推动了 “高校科研 + 艺术创作 + 公共传播” 的科普协同模式落地。未来,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将继续依托北京市科协“博物馆之城”等支持项目,深化多学科融合,让艺术与科技成为科普传播的有力翅膀,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弘扬航空航天文化注入持续动力。


关闭

更多新闻

2025
11
21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共学 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青春力量

为切实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与责任担当,推动党的理论、党史知识及精神实质入脑入心,11月6日,沈元党建工作坊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为主题,组织开展分组导学汇报展示活动。本次学习特别邀请北航老年大学校长、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王群参与指导。导学汇报活动现场各小组的展示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既有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深情追忆、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解构,又呈现出了大量的珍贵史料照片,生动诠释...[详细]

2025
11
10

视界未来,艺科交融!北航举办“视界未来——动画与影像创新”学术论坛

2025年11月8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主办的“视界未来——动画与影像创新”学术论坛在北航新主楼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亦是北京市科协“博物馆之城”示范项目“苍穹艺境・寰宇创想 —— 多学科融合的航空航天科技艺术科普示范工程”的重要落地组成部分,为项目“科技+艺术+传播”的科普体系实践提供了学术交流场景。论坛邀请了来自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美国加州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详细]

2025
11
07

数智·跨域·创新∣“未来研究生教育”国际研讨会—设计学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详细]

2025
11
07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共学,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青春力量

为切实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与责任担当,推动党的理论、党史知识及精神实质入脑入心,11月6日,沈元党建工作坊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学习”为主题,组织开展分组导学汇报展示活动。本次学习特别邀请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王群老师参与指导。导学汇报活动现场各小组的展示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既有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深情追忆、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解构,又呈现出了大量的珍贵史料照片,生动诠释了党的精神谱系所...[详细]

2025
11
07

指尖嵌贝韵匠心传非遗——北航举办教职工螺钿胸针制作活动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11月6日中午,由北航校工会主办、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会承办的“螺钿胸针制作”非遗体验活动,在学院路校区教职工之家温馨举行。近50名来自17个机关部处与学院的工会会员齐聚一堂,在指尖劳作中感受千年非遗的独特魅力。专业引领,解锁千年工艺活动伊始,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会副主席孙振西向到场的老师们简要介绍了螺钿非遗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活动邀请了北航拾文思...[详细]

2025
11
05

跨界与重构——我院举办“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讲座

[详细]

2025
10
30

健步强体魄,红色忆初心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组织教职工樱桃沟户外活动

为丰富教职工课余生活、凝聚团队力量,同时深化红色精神传承,10月29日下午,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前往国家植物园北园樱桃沟,围绕“健康运动”与“红色传承”两大核心,开展集健康运动与党建学习于一体的户外主题活动,让大家在自然中放松身心,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学院工会组织的“健康大步走竞赛”中,教职工们热情高涨。学院提前规划了安全合理的徒步路线,沿途设置多个打卡点,既确保大家能沉...[详细]

2025
10
30

七十三载共翱翔,新媒体点亮校庆时光

[详细]

友情链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OA系统
北航云盘
财务系统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新主楼B座

电话: 010-82317288 、82314796

邮编:100191

就业实习联系邮箱:sumu5102@163.com

备案信息

版权所有 2014-2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京ICP备05004617-3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

微信公众号